過程控制的基本方法與任務
為了便于敘述,先舉一個。自行車車隊過獨木橋的例子:當一支由幾輛自行車組成的車隊通過一座獨木橋,怎樣才能最迅速,最安全地過橋呢?不難知道:
a.每輛車的車速都快時,過橋最迅速,而最慢的車決定了車隊過橋的時間與速度;
b.車與車之問始終保持相同的車速和相同的車距過橋最安全。
因此提高每輛車的車速,并且以相同的車速、保持相同的車距是車隊最迅速、最安全過橋的唯一
方法。
膠合板生產的過程控制就是以這個原理為依據,以最薄弱的生產環節為定產量的基礎,計算出同一時間內各工段相等的半制品(或稱中途產品)產量并且迅速地流轉到下一工段,以‘同步前進”的方式組織生產,既要消滅設備等料,也要消滅在加工半成品途中積壓的現象,使膠合板在有序生產,有效控制中完成加工過程。
有了這樣的認識,就可以針對設備有能力。設計”同步生產的工段產量了(限于篇幅和關聯性涂膠以前的加工本文不加繁述。假定某企業主設備為熱壓機兩臺 門15層)、預壓機三臺;涂膠機兩臺,以生產三層膠合板為例編寫、制訂生產大綱。現以熱壓機為計算基礎,設熱壓周期為3分鐘(熱壓時間2分鐘/次、輔助時間平均1分鐘/次),正常情況下的產量為:
60/3 X 15X2=600(張/小時)
則確定各工段產量為600張/小時,即一次涂膠,一次預壓、修補,二次涂膠,二次預壓,熱壓六個工段全部確定產量為600張/小時,按次要求實行過程控制:
1、一次涂膠
以每張板單面涂膠純膠450克計算,每小時600張板用膠270公斤,調調膠量為100公斤/次,則規定凋膠工每20~25分鐘凋一次膠,不允許隨意變動;由此控制一次涂膠每小時600張的產量的穩定和持續。
2、一次預壓
一次預壓若采用兩臺預壓機,則每臺預壓機每小時必須完成300張的預壓產量。當每垛板為300張時,預壓周期為60分鐘;每垛板為500張時,預壓周期為100分鐘;以此預壓工藝要求,確定調膠工藝,確保兩臺預壓機輪流產出平均每小時600張坯板。
3、修補(修芯,割芯)
以每小時600張的修補量合理安排修補工段的人員數量,保證同步產出。
4、二次涂膠
與一次涂膠具有相同的要求,但應注意;一是由于兩次涂膠有不同的工藝要求,因此最好由兩臺涂膠機分別完成一次,二次涂膠;二是按前面的設定,二次預壓只有一臺預壓機,其預壓周期將比一次預壓縮短一半,鑒于二次預壓的粘合要求比一次預壓低,且二次預壓完畢即可進行熱壓面較少發生預固化,因此二次膠一般而言可以將腔調得凝膠化快一些,以符合二次預壓的要求
5、二次預壓
二次預壓通過凋膠以加快預壓是可能的,當每垛板300張時,其預壓周期為30分鐘,以此工藝要求
確定二次膠的凋膠工藝,當然,在生產組織允許的條件下,三臺預壓機混用而不分工是時可行的,若增加一臺預壓機則更為妥當。
6、熱壓
二次預壓保證了平均每小時600張板坯均衡產出,兩臺熱壓機則必須保證每臺每小時300張(熱壓周期為3分鐘)的速度正常生產,應避免縮短熱壓周期,留出“休息”時問而造成膠層熱壓固化不完全。這就是“等距離,等速度”引伸出的膠合板生產“同步法”過程控制。
值得繼續探討的是同步法過程控制,即使“每小時600張”已經確定。但其生產周期仍將有較大的差異。試以每垛板300張和5000張比較如下:
每塊300張加工時間 每垛500張加工時間
一次涂膠 30分鐘 50分鐘
一次預壓 60分鐘 100分鐘
修 補 30分鐘 50分鐘
二次涂膠 30分鐘 50分鐘
二次預壓 30分鐘 50分鐘
熱 壓 60分鐘 100分鐘
生產周期 240分鐘 400分鐘
由以上的對比可以看出:雖然各工段的均衡產量指標同為每小時600張,但是由于流轉量(每垛板張數)不同,其生產周期仍然有很大差異,當流轉量為300張/垛,生產周期為240分鐘,這對夏季生產防止膠層預固化是有利的,但對冬季生產楊木芯膠合板而言,預壓工段將很難達到這個要求而影響整個生產環節的同步;當流轉量為500張/垛 生產周期為400分鐘。冬季生產楊木芯膠合板時.較為臺適,而夏季生產雜木芯膠合板時,膠層頑固比引起膠合強度下降的風險又將大大增加。對比數據也告訴我們:恰當地調整流轉量(每垛板張數)也可以緩解預壓性能和生產周期之間的矛盾。
因此,膠合板生產過程控制的中心任務就是確定和嚴格控制各工段均衡,同步的生產。保證生產線流暢(既無停機等料,也無半成品積壓)以及恰當地調節生產周期,使每張膠合板在受控的工藝范圍和保證質量的生產周期中生產出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