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征與原因
木材內酚類成分因酸性物質的附著,與木材內氧化霉及空氣中的氧發生氧化反應等就會變成紅色。這種紅變污染多在木材表面大片發生,例如用氨基酸酶涂料時,添加的酸性固化劑過量,涂布后的材面會變成紅色;剛采伐的赤楊(Alnus jponica)在氧化酶的作用下,木材表面全部變紅;泡桐材也會發生大面積紅變。
木材導管若發生紅變,材面就呈紅斑點或絲狀變色。通過顯微鏡觀察可見,在導管中有變紅的蜘蛛網狀物和孢子囊,這可以認為是真菌在導管內繁殖生成的紅色物質。
2 紅變的清除與預防
用氨基酸涂料涂飾木材時,酸性物質易與酚類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紅變,將其用堿中和可減輕紅變的程度,但不能完全消除。利用漂白劑分解可以除色,但也損害了木材原來的材色。菌類繁殖變紅的物質是菌體或其代謝產物,用亞硫酸氫鈉這種性質柔和的還原性物質涂布,既不損害木材原色,又可以清除紅色變色,說明紅色物質很可能是醌類物質。
紅色污染的預防主要有:
(1)如果是因涂布酸性物質引起的污染就應盡可能控制酸性物質的使用量,在使用涂料固化劑時要保證較高的環境溫度,以促進團化反應,從而可減少固化劑的用量。
(2)對于酶導致的污染,只要沒有合適的酶的生成環境便可防止。酶可認為是在弱酸或中性條件下具有活動能力的蛋白質物質。預防方法,一是對木材表面進行酸性或弱堿性處理;二是通過煮沸、高頻加熱改變蛋白質性質。
(3)引起變色的物質為水溶性時,可用大量的水使這種物質連續不斷地溶出。過去,防止泡桐材變紅通常是把鋸材長時間放在室外雨淋,使引起變色的物質被水溶出,也可以在此原理的基礎上采取促進溶解的方法。
(4)預防菌的繁殖。因為首是在代后入侵的,所以采伐下的原木應盡快鋸解和干燥。在原木長途運輸過程中,應盡量保持低溫狀態下的運輸和保管,否則就難以預防菌的入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