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飾單板貼面膠合板生產中,板面顏色污染一直是生產廠家和技術人員關注的問題之一。板面顏色污染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真菌污染、鐵離子污染、透膠污染、酸污染、堿污染、油污染等及其他一些污染。而真菌污染、鐵離子污染、透膠污染是裝飾板生產中最普遍、最廣泛的三大污染。本文重點介紹真菌污染和鐵離子污染的防治問題。對于真菌污染治理的原則重在防,對于鐵離子污染的治理則需防與治相結合。
1 真菌污染
生產裝飾單板貼面膠合板的刨切原木在貯存過程中,極易受到真菌的污染。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真菌沿著原木的導管縱向深人生長、發育,最終導致整根原木受到真菌的污染。受到真菌初期污染的原木,在其新鮮的截斷面上,可以看到明顯的水漬斑。受到真菌深度污染的原木會出現變色、腐朽等現象,直接影響到創切原木的加工及利用。
在原木的貯存過程中要想避免真菌的污染危害,首先要了解真菌產生、發育的環境條件:
①溫度:以22~25℃為最宜。
②水分:原木含水率在20%~60%范圍內為最宜。
③氧氣:真菌是好氣性菌類,原木中的管孔含有空氣,適宜真菌生長、發育。
④養料的保證:木材細胞壁的木質素和綜纖維素是木腐菌和軟腐菌需要的養料,而細胞中的單糖、淀粉及部分半纖維素是變色菌、霉菌和細菌需要的養料。
⑤介質的酸度;真菌適宜在弱酸性(PH4.5~5.5)介質中生長、發育,而多數木材的 PH值在 4.0~6.5之間,正好適合真菌生長、發育。
在這五個真菌產生、發育的條件中,只要破壞其中的一個條件,真菌就無法生長、發育,就可避免真菌對原木的污染及危害。而在這五個條件中,以控制原木的含水率來抑制真菌的污染最為有效,且控制成本最低。大多數企業采用原木堆垛、集中噴淋的方法,加大原木的含水率使之高于真菌易生長的含水率,抑制真菌污染原木。 在生產過程中,對于處理好的本方和薄木,應及時刨切、復貼,防止本方或薄木在陳放過程中再次受到真菌污染。對于已經發生真菌污染的原木或木方,可采用剔除嚴重污染部位,或刨切成薄木后采用雙氧水清洗污染部位,淡化污染部位的顏色,達到板面顏色均勻一致。
2 鐵離子污染
原木中所含的肉鞣在水分子的媒介作用下,遇到鐵離子時會發生顏色反應,在木材的表面形成藍黑色的污染,嚴重影響木材的利用及裝飾效果。為避免鐵離子的污染,若要清除原木中所含的天然鞣酸,顯然這種方法是不科學、也是不經濟的;而在生產過程中摸清鐵離子的來源,控制鐵離子與鞣酸的結合,卻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間。
在生產過程中鐵離子主要來源于以下五個方面:
①使用了未經軟化處理的水。
②來自于水泥建造的蒸煮池,水泥中含有大量的鐵離子。
③加工刀具表面的細微鐵屑。
④處理基板所用的氧化鐵黃粉生產的涂料或隱蔽劑。
⑤尿醛膠中所含的鐵離子。
未經軟化處理的水和水泥蒸煮池水解出的鐵離子對蒸煮中的木方構成表層污染。木材本身就象一個過濾器,雖然蒸煮中的木方內部有微觀的水循環,但水分通過木材管孔時,水分中的鐵離子及其他一些大分子,受到木材管孔和木質素中的鞣酸及其他一些活性物質的攔截、過濾或發生化學反應,阻止了這些物質向木材內部的深人。所以鐵離子對蒸煮中的木方只構成表層污染。在下道工序生產加工時,只要清除被污染木方的表面薄層,就不會對產品的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加工刀具表面的細微鐵屑對木方及刨切薄木的污染,會對產品的品質產生嚴重影響。一般采取的預防方法是經常清掃刀具,封閉機械與薄術接觸的露鐵部位。把待刨切木方的含水率控制在40%以下,可有效降低刀具上的細微鐵屑污染薄木的程度。對于已經產生污染的薄木,可采用酸洗液清洗薄木的方法,清洗掉薄木上的藍黑色鐵離子污染。
處理基板所用的氧化鐵黃粉生產的涂料或隱蔽劑中所含的鐵離子,主要來源于氧化鐵自身反應的不充分和氧化鐵在酸性介質中的不穩定性。
由于生產中直接涂布在隱蔽劑上面的膠水必須在酸性介質中固化,因此即使自身反應很充分的氧化鐵在膠水困化前也難免釋放出鐵離子污染裝飾薄木。
膠料中所含的鐵離子,主要來源于生產膠料的甲醛,被鐵離子污染的甲醛呈淡黃色或深黃色,甲醛被鐵離子污染的程度越重,其顏色也越深。 用含有鐵離子的隱蔽劑和膠料生產裝飾單板貼面板,在熱壓工序就無可避免會污染裝飾薄木,且可能污染面積較大。藍黑色的污染呈長條狀布滿整張板的每一條拼縫處,對產品的品質產生嚴重影響,若不給予酸洗處理,被污染的所有產品將降為次品。酸洗液的配置和酸洗程序很有講究,一般用草酸、磷酸配制酸洗液,其酸洗液的百分比濃度隨鐵離子污染的程度和板面耐酸污染的程度而靈活控制,否則將會除去了鐵離子污染而又在板面形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