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木是由天然的珍貴木材經旋切或刨切制成的花紋美麗、色澤悅目的一種裝飾材料。隨著人造板材在家具制造中的普及應用,薄木拼花設計已成為美式家具設計中一種特有的、重要的裝飾設計。
1 薄木
薄木指將木材切成0.3mm~2mm間的薄木片,供使用于桌面的表面、底面,及其它配件之貼皮(立水,門池板...)等,也可當成其它制板的材料,如積層材或夾板的面板及芯材。常用進口薄木厚度為0.6㎜,為歐美國家使用的標準厚度;國內制薄木厚度則有0.6㎜、0.3㎜, 0.25㎜, 0.2㎜, 0.15㎜等,根據樹種、客戶需求標準不一。
薄木的薄厚對成品外觀、實木感覺、壽命長短等有深遠的影響。薄木厚度厚者具有實木的感覺,壽命長久、不龜裂;更不會有膠印浮現、底板透黑的毛病。薄木厚度太薄者則相反。
2 薄木存放
薄木極易受潮有產生表裂現象,所以薄木儲存及加工環境需做好溫度及濕度控制(MC=10~12%),且已拼成的拼花為避免產生離縫等現象應避光存放。
3 薄木制造
薄木依制法不同一般可區分為刨切及旋切。
刨切薄木:(可得到完整的色澤、木紋及木理)刨切薄木指以單板刨切機制作,其制材方法不同能得不同的木紋,一般區分如下:
刨切薄木用途:一般使用于面板或制成積層材。
旋切薄木:(可得到最大利用率;無完整的色澤、木紋及木理)旋切薄木指以旋轉車床制作,將原木緊靠于一鋒利削刀上將原木削成連續不斷的薄木。旋切薄木用途:一般使用于底面貼板或制成夾板。
3.1 旋切(Rotary Cut)
原木裝架在旋切機的中軸,對著剃刀般銳利的刀葉逆轉,于是薄木就像是一卷解開的紙張。由于這種切削是順著原木的年輪,因此可以產生多種型態的木紋理;旋切薄木極寬。
3.2 弦面刨切(Flat Slicing)
剖半原木或特制厚板的心材板面平放在刨切機的板臺上,刨切進行是順著原木中央線平行切割;這做切削方式能夠產生明顯的紋理。
3.3 徑面刨切(Quarter Slicing)
四分之一原木或厚板裝在板臺上,刀具的切割角度和年輪大約成直角,因而產生了有連續條狀的通直紋理,有些則稍有變異。
3.4 斜徑刨切(Rift-cut)
許多橡木類的樹種薄木的切削是采用斜徑刨切。橡木的木質線細胞像車輪輪軸般,自原木的中央輻射出來,象鋸紋理或發梳紋效果,是以大約15%的角度切割四分之一原木而得,避免木質線的紋理。
3.5 半圓刨切(Half-round Slicing)
自旋切化而來,原木的厚板或原木的一半裝在旋盤的中央,切削稍微橫過年輪,視覺上表現出旋切與刨切薄木的特征。
薄木的木紋圖案是由材種的自然特征及制造時的不同的切削方式所形成的結果。
4 裝飾薄木準備工藝
4.1 薄木展平—采用壓機將層疊的薄木(20㎜)加溫到110度,加壓到1Mpa,加壓時間維持5~20min,稱為薄木展平,以便順利進入下道工序;含水率8%~10%。
4.2 薄木橫切—用單板橫向剪切機把成疊的薄木(50㎜)剪切成所需的長度。
4.3 薄木縱切—利用單板剪切機,分單邊剪切與雙邊剪切2種形式,將成疊的薄木(20~80㎜)雙邊剪切齊。齊邊的薄木邊緣平直、無裂紋、毛刺等缺陷,保證薄木拼縫嚴密。
4.4 薄木拼接—將精切制成的規格薄木,利用特殊材料將其聯結成所需規格成張的薄木。常見的拼接方式有:膠紙帶拼接法、膠線拼接法、膠拼拼接法、無紡布拼接法。
① 膠紙帶拼接法
將一定規格的薄木拼好花紋后,在其正面利用膠紙帶連接成張,貼面后再砂光除去表面膠帶。此方法缺點是:砂光費時、費工,薄木棕眼中的殘留膠會使薄木變色等缺點,目前此法用的極少。
② 膠線拼接法
利用熱熔膠的玻璃纖維作為粘結材料;經過加熱后粘貼在薄木拼縫兩邊,成“工”字型分布,覆面時緊貼在基材表面不外露。此法采用齒形膠線單板拼接機,常用于拼接較薄的薄木,厚度0.2~0.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