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中密度纖維板(以下簡稱MDF)得到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如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配置資源,發揮企業獨有優勢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使MDF產業健康發展,一直是業內人士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多年來對對MDF生產的經營管理經驗,通過對MDF生產過程中主要費用的構成、市場條件及設備性能的分析,以企業最大經濟效益(利潤)為目標,探索MDF企業生產管理決策系統。
1.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眾多,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市場供需條件所給予的“定價”,二是企業生產產品的人、財、物等的投入,它主要體現著產品的成本。因此,單位產品的利潤可近似地用定價與投入的差。
市場給予的“定價”主要受市場經濟規律,因此對同一產品而言,欲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實際上就是使生產投入總和最小。實際生產過程的投入是復雜的,既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MDF工廠中各種成本的組成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如工資、保險、獎金和相對穩定的設備折舊等費用相對穩定,并且不會對提高工廠效益有大的影響。為了突出重點,簡化一般,特做如下假設。
(1)我們將產品利潤以產品貢獻表示,即產品收入與生產中直接變動的投入差,忽略近似不變的費用,如假設在正常生產中維持設備運轉單位時間內所需制造費用、人工費用相同。
(2)生產加工單位絕干纖維所需木材數量、電力、熱能、水等資源不變。
(3)毛板(raw board)與成品板(finish board)密度一致。
(4)忽略由于停開機、纖維篩選、金屬探測等原因造成的損失。
(5)所有品種等級率相同。
[生產單位時間產品貢獻]=[單位時間產量×價格]—Σ消耗
2.各項變動費用分析(單位時間直接材料和直接動力)
2.1原材料需求量
2.2膠粘劑、防水劑、固化劑及其它輔料需求量
其中各種能耗指標根據工廠供熱方式,工藝情況而不同,是屬于工廠特定指標,每個單位可自行統計,而各種原輔材料價格則屬于地區指標,根據地區市場而定,但以上均為常數項。產品工藝消耗及與之相對應的產品價格、產量則為輸入變量,其綜合作用結果則為產品貢獻情況。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對于一個具體的工廠的W*Pw、E*Pe、H*Ph是生產單位重量的板材(按絕干計算)所需水、電及熱能的費用,據假設和企業情況可視為常數;Pm、P及f 分別為原、輔材料價格和木材不和格率為常數,我們設為I,其含義為加工單位質量的木材所需原輔材料、能源的投入價值;其它如成品含水率u、施膠量Sr、固化劑量Sr*Hp、防水劑SW、其它添加劑A在一定工藝條件下是不變的,是工藝系數其為輔料加入量、板材含水率決定,設其為T。
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模型為B=ΣBi
4.模型的應用
如某一個MDF工廠生產、市場已知數據如下:
成品板幅面 2440*2440,毛板幅面 2510*2440 成品板含水率u=6%
根據工廠情況模型中其他常數值
(1)加工單位纖維需熱能價值 120元/噸
(2)加工單位纖維需電能價值 130元/噸
(3)加工單位纖維需消耗水價值 1.5元/噸
(4)絕干木材價格 600元/噸
(5)固體膠價格 2500元/噸
(6)石蠟價格 2800元/噸
(7)固化劑價格 1200元/噸
將以上數據代入數學模型,經計算可得給出規格的,生產一小時產品的貢獻值。
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