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密度纖維板是20世紀林產工業的重大發明之一,其優異的性能具有其他板種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發展速度在本世紀上葉,仍將名列前茅。
纖維是中密度纖維板的質量基礎,熱磨工序是整個生產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工序,而影響熱磨機性能和潛力發揮的關鍵又在磨片,可以說磨片是熱磨機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
磨片是直接分離纖維的部件,在分離纖維的同時,自身也導致磨損,且耗損很大。在整個熱磨機的使用周期中,更換磨片的費用甚至超過了熱磨機的購置費用,因此了解磨片的磨損機理,對設計、制造和正確選用磨片都是非常重要的。
磨片磨損既有一般金屬磨損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主要是更復雜、難以觀察和預測,也難以模擬和再現。
磨片磨損不僅與纖維原料特性有關,與纖維的夾雜物特性和數量有關,而且還與熱磨工序參數和熱磨機的運轉精度等諸多因素有關。
纖維分離是在一個高溫、高壓、高速和完全封閉的系統中完成的,欲觀察纖維分離和磨片的磨損十分困難。瑞典SUNDS公司曾試用一臺透明磨室體磨機,以觀察解纖過程,但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熱磨工藝參數較多,熱磨工況復雜多變,曾有人設計磨片磨損試驗機,以研究磨片磨損情況,因變數較多,模擬磨片工況與復雜變化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因而對磨片磨損的研究分析幫助有限。
影響磨片磨損因素眾多,又難于觀察和試驗,給磨片的磨損研究帶來很多困難。因此要在磨片與耐磨性之間建立一種精準的簡單對應關系至今還未獲成功。
目前對磨片磨損的研究定性多,定量少。磨片磨損應以g/m2·日來表示,但可操作性差,所以目前以觀察纖維質量的變化或熱磨機主電機電流的升高,來間接確定磨片的磨損情況,顯然這種判定方法是粗糙的,但卻是實用的。
1 磨片磨損類型及磨損機理
磨片與纖維原料,就力學性能而言,兩者有天壤之別,然而高強度和高硬度的磨片,在研磨松軟的纖維時,自身耗損也很快。這是因為磨片面對的不僅是纖維原料,還有許多夾雜物,從而出現多種磨損型式,使磨片磨損加劇。
造成磨片磨損的物質稱為磨料,根據磨料與磨片硬度之比,可分為低磨損—磨料硬度低于磨片硬度,過度磨損—磨料硬度與磨片硬度相近,高磨損—磨料硬度高于磨片硬度。
根據磨片磨損機理,又可分為摩擦磨損,疲勞磨損,磨粒磨損和腐蝕磨損等。
1.1摩擦磨損
摩擦磨損屬于低磨損。遠比磨片硬度低的纖維原料,在一定壓力下與磨片表面產生擠壓和滑動,受力最大的是微觀不平表面的波峰部分,并首先產生塑性變形。在遠未達到靜載破壞應力時,磨片表面剪切混合層便萌生裂紋并造成位錯,使磨片表層材料產生碎屑而剝落。摩擦磨損是磨料對金屬重復作用的結果,其特征是剝落的碎屑為極為光滑的片狀物,磨片表面十分光潔。纖維原料凈化較好時,它是磨片磨損的主要形式。
1.2疲勞磨損
疲勞磨損屬于高磨損或過渡磨損。進入磨片間的纖維原料,往往帶有不少雜質,多數是顆粒狀的砂粒和碎石,其成份多為AI203, SiO2, SiC,還有磨片磨損脫落的碎片等。
這些顆粒狀的砂粒、碎石,與漿料一道形成高速運動的磨料流,以一定的動能沖擊磨片表面或在磨片表面產生滾動。這種多次沖擊和滾動,在金屬表面產生較高的接觸應力并使磨片材料多次產生塑性變形。在變形局部區域內,由于金屬疲勞而產生裂紋,裂紋在比靜載屈服應力低得多的交變應力作用下,不斷擴展與交割,引起金屬表面開裂形成碎屑而脫落。疲勞磨損是磨料對磨片反復作用的結果,時間因素較大。疲勞磨損的特征是磨片表面出現許多極細小的斑點。
 |
圖1表示由磨料沖擊引起的疲勞磨損。當磨料垂直沖擊磨片表面時,金屬材料形成一個應力場,磨料壓入的下部為壓應力(一),此力由相鄰區域的拉應力(+)來平衡。在磨料的反復沖擊下,這些金屬表面的突出點,在不斷撞擊下逐漸形成裂紋并擴展,最終導致金屬表面層分離為碎屑。由于沖擊伴隨著其他類型的磨損,金屬表面沖擊產生的凹坑和凸痕很難觀察到。
圖2表示由于磨料在磨片表面滾動產生的疲勞磨損。當磨料在一定壓力下,在金屬表面產生滾動時,在金屬表面和次表面產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保持平行的應力,在磨料反復滾動的作用下,由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