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市場一體化趨勢的進展,企業間“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生存競爭愈演愈烈,為了拓展市場空間,企業紛紛提出“質量就是生命,客戶就是上帝”的理念。誠然,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企業是依靠生產出客戶滿意的產品而生存、發展的。不然,企業就被無情地淘汰。為此,企業在開發、生產、儲運及售后服務各個環節都加強質量控制的力度,以確保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有新意”的產品,走健康、穩步、高效發展之路。
家具工業是一種多工序、短周期、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這就決定了家具生產的質量控制難度較大。企業員工必須有成本和交期的觀念,樹立“一次做好”的思想,堅持“不設計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轉移不良品”原則,建立一套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從原輔材料進廠前檢驗、試跑檢討、制程控制、成品入庫前檢驗、木材含水率和車間倉庫環境層層監控,運用QC七大手法實時采集數據,分析異常,及時解決問題,集中精力抓好質量控制點工作。
木制家具是一種天然制品,產品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另外,家具本身流溢出濃厚的藝術成分,基于藝術評論,不同人有不同審美眼光與生活品位。不同客戶有不同的追求點,家具產品的質量沒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質量控制標準是能夠使“客戶滿意”并“做到恰到好處”,因為過高質量標準勢必提高生產成本,特別是對材料、美觀的要求。然而,客戶的要求總是不斷地增長,產品質量提升必然是無止境的,這需要質量管理人員的慎重把握。
家具工業的特殊性決定質量控制點的多樣性、穿插性與復雜性,下面列舉主要質量控制點以便做好質量管理,健全質量控制體系。
1.試產(或稱試跑)
在量產前,為檢驗產品設計的合理性,保證量產的可行與順暢,技術人員按工程圖紙、工藝文件及質量標準進行如實制作一件或幾件樣品。爾后,由品保技術人員檢驗設計結構、工程圖紙、工藝文件、樣板及模板的可行性、準確性。
2.首件確認
首件是量產的第一件合格產品。在每天開機、換模、模具修理、設備維修及物料更換時,作業員按照工程圖紙、工藝要求及質量標準制作首件。首件檢驗不合格,產品不能量產。首件確認分細作(或稱機加工)首件確認、組立(或稱組裝)首件確認、油漆(或稱涂裝)首件確認、包裝首件確認。
3.試組
由于在機加工過程零部件肯定存在誤差,試組可檢驗該誤差是否合理。量產時,應抽檢幾套零部件(可能包括人造板類、實木類、樹脂類、五金類、大理石類、玻璃鏡子類、座塹靠背類)組合在一起。試組必須做到徹底到位,為保證試組完全徹底,需要機加工車間安排相關零部件同步配套生產。試組分部件試組和整體試組。部件試組是由零件組裝而成,如梳妝臺抽屜的面板、邊板、底板、后板等零件試組成抽屜這一部件;整體試組是由部件組裝而成,如梳妝臺的前框、后框、抽屜、面板、側板、門等全部試組成完整的梳妝臺。
4.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變化較大時,木材內部產生不均勻內應力,木材外觀則發生變形、翹曲、開裂等重大缺陷。一般的,江浙一帶實木含水率按如下標準控制:實木備料段控制在6%~8%之間, 機加工段、組裝段控制在8%~10%之間。三夾板含水率控制在6%~12%之間,多層膠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控制在6%~10%之間。
5.光潔度
木制家具需做油漆裝飾處理以增加產品外觀美觀度。油漆裝飾前,白身表面需砂光打磨以保證油漆效果易于控制。
6.對色
油漆線上的產品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一般為2小時,抽檢送至對色房比照客供原始色板M.C.C,以監控油漆的亮度、效果。如有偏差,可及時修改各段的工藝。
7.三檢(自檢、互檢、巡檢)
1)自檢:經首件檢驗后,在量產時作業員必須要對自己加工的產品進行自主檢驗。作業員必須在作業前了解產品特性、作業指導書、質量標準、自檢方法及重要工序的參數。作業員在自主檢驗如發現質量異常,應及時關機,及時糾正。
2)互檢:在流水線生產中,下道工序員工對上道流轉零部件抽檢。
3)巡檢:IPQC在生產中巡回檢驗時,發現產品質量異常或有不良品產生,要求改善或建議停機、停產,及時糾正。
8.最終檢驗
所有進入包裝車間的待包裝產品,必須由FQC進行全檢,對檢驗合格品貼黃色“QC PASS”。
9.入庫后抽驗
在成品倉庫中抽檢一定比率的待售成品,依工藝標準和質量標準對產品進行安全性能、功能結構、外觀尺寸、整體美觀、包裝保護、外箱嘜頭進行仔細的檢驗。
10.性能測試
為保證原材料、成品的可靠性,必須做測試。
11.試儀的可靠性
定期對測濕儀、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溫濕度計檢驗以確保測試結果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