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統生產工藝及缺陷
1. 1 傳統生產工藝流程圓木鋸材蒸煮罐或蒸煮池蒸煮刨切漂白清洗槽干燥剪切貯存。
1 .2 蒸煮缺陷
① 染色。木素化學結構單元中的松柏醛基由三個基本發色基團組成,用蒸煮罐或蒸煮池蒸煮木方時基團受高溫發生變化,因此使木材發生顏色。此外,浸出物中單寧、樹脂等都會發生顏色。使木材在高溫蒸煮過程中產生表面和端頭染色。如,柞木方蒸煮48h,則端頭變色浸入60mm,表面染色3mm,只此一項2m長木方染色損失達6%左右。
② 表面和內部蒸煮強度不一致。一般情況下,木方越大,外表和內部軟化程度相差越大,強度也就不一致,自然晾曬翹曲嚴重,無法降低干燥成本。
2 改進后生產工藝及特點
2. 1 生產工藝流程 圓木鋸材常溫軟化池刨切蒸煮漂白清洗槽干燥剪切貯存。
2. 2 工藝特點
① 無污染。木材由于沒有經過高溫處理,因此單寧、樹脂等都沒有產生顏色,也就不存在污染木方端頭和表面現象。
② 木材需經軟化。由于木材沒有經過熱處理,因此為增加其可塑性,必須在刨切前將木方浸透在放在軟化劑的常溫水口,浸泡2h后進行刨切。
③ 刀角要小,薄木厚度很小,一般為0 25~0 5mm。要保證板面平整光滑,刀具研磨應盡可能小(最好小于17度),裝刀后角也要小,以減少薄木背面的裂隙,保持薄木強度。
2. 3 薄木蒸煮 刨切薄木需放入蒸煮槽中蒸煮,以便更充分軟化,便于使用。
2. 4 漂白 如薄木需要漂白可將漂白劑加入到蒸煮槽中直接漂白,但要適當降低蒸煮溫度,一般70~80度為宜,并延長蒸煮時間。
2. 5 薄木干燥 由于木方刨切前經過浸泡,刨出的薄木含水率較高,在含水率超過20%時容易發霉,所以必須經過干燥才能成為最終產品。加工工藝改進后,刨切木由于內外軟化程度一致,因此其可以在陽光下或陰涼處晾曬。在含水率不低于15%的情況下,不開裂、不翹曲變形,從而大大降低了干燥成本。目前,薄木干燥基本上都是采用滾壓式蒸氣干燥,其特點是干燥后的薄木更容易平整,含水率便于控制,但生產成本較高。因此,要獲得最終含水率在12%~15%之間的薄木,將自然晾曬和機械干燥結合起來,則是干燥薄木的最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