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膠合板經實木薄木貼面后,表面具有天然木材的顏色與紋理,能給人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清新感覺,并且貼面的膠合板強度有所增大,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裝飾效果,可用于室內裝飾和制作高檔家具。近年來,為拓寬薄木貼面用材料,我國從歐洲進口了一些山毛櫸,用于制作薄木,生產高檔貼面板。山毛櫸,學名水青岡(FaguslongipetiolataSeem ),其木材邊材黃褐色,心材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強度中;適宜鋸刨加工,且刨面光潔,紋理美觀;是生產刨切薄木的優良原料。特別是山毛櫸生材經蒸煮后顏色會變成紅色,故又稱紅櫸,用此法生產的紅櫸刨切薄木則更顯高雅華貴,深受消費者喜愛。為了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實木刨切薄木,本文就歐洲山毛櫸生產紅櫸刨切薄木貼面膠合板工藝進行一些探討。
薄木的制作
1 原木分類 對彎曲、腐朽、嚴重色變的不適合刨切薄木的山毛櫸原木應進行剔除,選擇通直、健全、無色變或色變較小的原木進行加工,以提高原木的綜合利用率。
2 原木鋸截 每根原木鋸截成2 60±0 05m的長度。實木貼面板的規格為:1220mm×2440mm,并要留出少許加工余量。值得注意的是,原木的第一道鋸口對薄木的出材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 木方的鋸解 按剖方工藝技術要求,在跑車帶鋸機上把原木鋸解成木方。不同的鋸解方案直接影響薄木的出材率。根據研究,對30~50cm直徑的原木應采用三開的制材方法較為合理[1]。
4 蒸煮(浸泡) 木方蒸煮(浸泡)的作用是軟化木材以利于薄木的刨切,同時得到合適的木材顏色。蒸煮法是一種傳統的軟化處理方法,用熱水浸泡或用高溫水蒸汽處理使木材軟化,水分子進入無定形區使纖維潤脹,從而使木材的彈性模量降低———木材變軟[2]。一般應將木方在冷水中先浸泡12h以上,然后再加熱,其終了溫度為90~95℃,升溫速度控制在5℃/h左右,并且升溫速度要均勻一致;蒸煮時間的長短根據成品的顏色深淺要求決定,常在45~60h之間;蒸煮時要控制水池內的水溫均勻,才能達到較為一致的材色。另外,為了減少木方在蒸煮時的開裂,應對木方用不銹鋼絲進行捆綁;要及時清除水池的廢物,避免污染材色。為了更好地軟化木材,也可在水池內加入少量化學藥品,如尿素等;為更好地固色并使色澤均勻,也可在保溫階段加入專用的化學藥水。
5 刨切 蒸煮后的木方由臥式刨片機刨切薄木。邊材由于組織結構細密、均勻,刨切時能得到帶有美麗紋理的徑切、弦切薄木,所以邊材對刨切薄木的質量極為重要。心材組織結構粗糙,無法刨切合格薄木,故常作為下角料處理。刨切時,薄木厚度要均勻。垂直于木射線刨切時能得到弦切薄木,平行于木射線刨切時得到徑切薄木。由于徑切薄木板的外觀質量、價格、銷路都好,應盡可能多地刨切徑切薄木。
5 剪切薄木 刨切后的薄木按技術要求在剪邊機上作剪切處理。剪切時,應盡可能切除死節、色斑、腐朽等缺陷,且幅面應均勻一致,避免出現兩邊不平整、幅面不一致及大小頭的情況。
2 基板的準備
2.1 基板的分選
由于薄木很薄,因此膠合板基板的質量會嚴重影響成品裝飾板的質量。其主要缺陷為:面板出現深色條紋(色差)、裂紋、蟲孔;中板厚薄不均,光潔度差、疊層和離縫等,因此必須對膠合板基板進行嚴格的分選和修補。基板的外觀按國標GB/T13009—91熱帶闊葉樹材普通膠合板標準中一等品的要求進行分選[3]。
2.2修 補
對于分選出的膠合板再作進一步的人工修補,主要將面板小裂紋等用專用膩子填平;疊層或局部偏厚的地方用手工刨刀或微型電刨修平,控制整張基板的厚度偏差在0 2mm以內;對于面板的色差則可通過涂布木紋隱蔽劑來遮蓋。嵌補用的膩子是用大量體質顏料、清漆或色漆、微量著色顏料及適量的水或溶劑調制而成。常用蟲膠膩子的配方如下:碳酸鈣 75%蟲膠酒精溶液(15%~20%)24 2%著色顏料0 8%嵌補膩子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嵌補前,需要先將凹陷處的木屑清除掉,然后用鐵腳刀(或牛角刮刀)將膩子嵌入,要使膩子填滿落實,并略高于木材表面。膩子接觸木材的范圍應盡量限制在嵌補部位,以免形成膩子疤,損傷木材紋理[4]。
2. 3 砂 光
微薄木貼面時,基板缺陷很容易透過薄木反映到裝飾表面上,所以要求膠合板表面堅實平滑。表面需采用雙帶砂光機進行定厚砂光,粗砂帶為80~100號,精砂帶為150~180號。精砂時,必須使用帶羊毛氈和石墨帶的壓磨器,采用面接觸的砂削方式,以提高表面砂光質量。粗砂應除去砂削量的70%~80%。精砂量一次不能超過0 15mm,以0 05~0 10mm為宜。經砂光的板厚公差應達到±0 10mm,基板含水率在8%左右為宜。
2. 4 涂木紋隱蔽劑
此工序是對膠合板基板表面的色差進行遮蓋和均衡,并對部分表面細小管孔進行填平。木紋隱蔽劑常用黃色和白色,要求有較高的遮蓋能力和良好的附著能力,主要性能指標見表
2. 5 涂 膠
薄木飾貼時易產生露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