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五十四年為國家提供六億立方米木材(2003-10-8)
|
東北網哈爾濱10月6日電 黑龍江省作為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在共和國的成長歷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我省林業職工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善生態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續寫著林業發展的新篇章。
大海林林業局太平溝林場,是我省原始林自然資源保護基地,在這里有幾個樹樁引起了我的注意,通過上面的標記我們了解到這棵成材當年被運往北京用于毛主席紀念堂的建設當中,據太平溝林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自53年建場以來,這里共輸出3200萬立方米林木,都被運往全國各地投入各種重大工程的建筑,而現在,這個林場還有另一項使命,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這里成為管護責任區,為保護我省生態環境發揮作用。
在太平溝林場放眼望去,群山巍巍,林豐水美,仿佛進入了一個綠色的天然氧吧。大海林林業局始建于1948年,施業林區面積兩萬六千多公頃,50多年以來,大海林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累計為國家輸送木材2290多萬立方米。
我省擁有全國最大的林區,森林面積18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1%,其中國有林的面積占全國一半以上。我省生長的木材品種齊全,木質優良,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就有50多個,紅松、白松、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等都是國內外少有的珍貴樹種。同時,我省也是全國最大的木材供應基地,建國以來,我省林業部門在國家投入不足、生產、生活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共為國家提供木材近6億立方米,占全國國有林區提供木材總量的二分之一以上,累計為國家上繳利稅150多億元,有力的支援了國家的經濟建設。
但長期的過量采伐也使我省林區面臨嚴峻的生態考驗,為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全面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我省森工林區打破單一的伐木經濟,將發展的重點放在營林和發展替代產業上,林區全面推行森林管護責任制,林業職工,從當年手握斧鉅的伐木者,變成了營林育林的護林人。天保工程的實施,使我省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培育和保護,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我省森工國有林區為例,1998年到至今,全區40個林業局已全部按天保工程規劃調減到位,累計減產1021多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資源生長量大于消耗量,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0萬8千公頃,有林地面積凈增73萬7千9百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了7。4個百分點。同時,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加速了我省森工林區替代產業的發展,目前,特色旅游、藥材開發、林蛙養殖、食品生產等新興產業已成為林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過林區人民的不懈努力,目前,我省林區內的人工林已開始有相當規模的面積正逐步進入主伐期,全區森林資源面積、蓄積總量已由歷史上的雙下降轉為雙增長,我省林業將為共和國的發展做出新一輪的更大貢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