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林產品進出口現狀和發展前景(下) (2003-5-21)
|
發展前景
我國木材消費主要集中在建筑及裝修行業、人造板及家具制造業、造紙業三大領域,這三大行業消耗木材量及份額分別為4000萬個(占22%)、5000萬m占28%)和6000萬洲占38%)。其余為農業、水利用材等約2500萬立方米(占12%)。目前,我國人均木材消費量0.12 立方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均消費量也在增加。據預測,按照人均消費量指標,我國到2010年木材有效需求量為32億立方米,供需缺口為7000萬立方米。為了彌補木材供應不足,進口木材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每年將進口木材及木制品約2000萬礦才能滿足國民經濟建設需要和市場林產品的供應。根據木材市場分析,進口俄羅斯木材比重增加。在建筑用材和生產用材中俄羅斯木材將占重要的位置。由于當今世界不少木材生產國從環保與經濟利益考慮,今后一個時期在林產品進口中,將出現原木比重下降、鋸材比重增加的趨勢,并表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裝潢用材占極大的比重;二是材種趨向多元化、高檔化,如山毛櫸、黑胡桃、紅木、抽木、花梨木等;三是由原來粗放型的木材原料趨向成品、半
成品化。
隨著世界許多木材生產國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森林保護,減少原木出口,這樣彌補國內木材供應缺口完全依靠進口也將越來越困難。從長遠看,解決木材供應不足,還應立足于國內。但國內目前速生豐產林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難以在短期內形成有效供給,所以進口木材和其他林產品還要維持一段時間。我國政府推出的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其中就有計劃在近十幾年內在全國18個省建1333萬公頃的商品用材林,預計能提供木材1.3億立方米,約占15年后中國木材年消費量的40%左右,從而使國內木材供需趨于平衡。
在新的形勢下,為確保國民經濟建設速度和滿足人們對林產品的需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需要繼續進口原木、鋸材、膠合板、紙漿和紙板,同時也要擴大出口我國的林產品。為使我國林產品貿易規范化、正常化,很有必要整頓木材貿易市場,在現有法規的基礎上完善林產品進出口規章制度,調整林業產業結構,落實國家計委提出的資源在外、產品在外、加工在內的構思,擴大林產品出口品種。如年出口1000噸黑木耳,可創匯800萬美元;出口1噸香菇,可獲2000美元;年出口20萬噸松香,可創匯1億美元。近年來,我國竹制品年出口創匯達5億美元。可見對林特產品的開發,搞深加工出口對本部門、對國家都是十分有益的,況且既能豐富我國林產品的出口種類,又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可以說,我國加入了WTO以后,享受到WTO框架下平等貿易的待遇,為擴大林產品的國際貿易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為了減少我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增加林特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的出口量,要盡快完善林產品貿易法規,重視林產品貿易工作。要培養和提高經貿人員的自身素質,增強出口意識,積極參與世界林產品貿易活動,爭取我國林產貿易再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深化林業改革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徐春富、于海兵、陳云芳;作者工作單位:徐春富為林科院科技信息所;于海兵為北京市城建龍泉工貿有限公司;陳云芳為北京林業管理干部學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