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成為世界木材工業的強國(2003-2-25)
|
新世紀我國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西部大開發序幕已經拉開,城鎮化建設迅猛推進。木材需求將持續加大,木材市場將不斷發育與完善,木材工業也將駛入高速發展軌道。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科技發展快速化將直接影響木材工業的進程。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將產生新的飛躍,將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這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希望與夢想,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競爭。面對新歷史機遇,中國木材工業將產生下述變化:
1.國家將會調整行業發展政策,加大對環保型和資源節約利用企業的支持力度,改善企業經營條件。2001年4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對使用“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為原料的木材綜合利用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并對該政策執行的范圍給予擴大,時間給予延長。去年5月,國家林業局辦公室行文,取消對纖維板裝飾板和浸漬紙強化木質地板的運輸檢疫。今后,國家將會在農業稅、育林基金、維簡費、林區建設保護費等方面進行適時調整,給木材加工企業創造寬松的運行環境,使國家政策盡快與WTO的原則相協調,支持并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各種新標準的頒發、宣傳與實施,質量標準的不斷提高,必將有力地推進全行業的科技進步。
2.原料范圍得以擴大,使用天然林向使用人工林的戰略轉移即將盡快實現,原料供求矛盾將會逐漸減緩。以市場為龍頭,原料為依托,科技為動力的觀點將更加深入人心。
“八五”、“九五”期間,林業部就將人工林進行定向培育列入國家攻關項目,現在雖不十分完善,但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定向培育的關鍵問題已經解決。隨著技術進步、市場成熟,南方地區的竹材、全國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原料和城市越來越多的廢舊木質垃圾材料,都將成為木材加工的原料。特別是國家啟動“六大工程”中的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工程,投資718億元,在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等18個省(區)886個縣建設1333萬公頃工業原料林,在現有基礎上,再用10年-15年時間將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木材及林產品原料供求失衡的局面。預計5年之后,我國木材供求緊張局勢將會趨于緩和。
我國每年有高達4億噸的農作物秸稈,通過新型、經濟和適用的專用膠粘劑的研制,設備的改進和新型復合材料的推出,農作物桔稈也將為改善我國木材供求矛盾發揮巨大的作用。
3.木材加工不斷加深,性能優異、無毒安全的二次加工產品不斷涌現,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人造板和其他木制品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應用不斷得到社會認可,以農作物秸稈為主的非木質人造板將呈現更快的增長勢頭,以刨花板為主的非單板人造板將顯示更強的發展趨勢。人造板在家具、室內裝修、工程模板、車輛和船舶制造方面的用量將會大幅增加。由于人造板具有體輕、保溫、隔熱、舒適和可再生等優勢,在建筑門窗、墻體、結構用材方面的應用將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建筑業對木材、木制品的需求將成為本世紀初木材工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所有木材加工產品的物理力學性能、裝飾效果和可再生性都將得到社會的更廣泛認可,我國木材消費總量和人均用量會進一步提高。
4.在我國全方位開放的條件下,外資、外企的大量進入,加劇了市場競爭,同時也必將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各種生產工藝將進一步改進,效率會提高,原料、能源消耗會降低,粉塵、噪聲、空氣污染、廢水排放會得到更有效控制。木材加工機械更新換代加快、制造精度提高,數控木工機床將快速推廣,自控儀器儀表應用將迅猛增加,針對人工林的木材加工機械將日臻完善。
大規模的人造板生產設備、深加工設備國產化進程將加快。我國木材加工工藝技術和設備制造水平正加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5.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際通行規則的實施,在中國這一龐大市場誘惑下,跨國公司的進入,企業核心技術、優秀人才、資本運營和管理水平的競爭都將日趨激烈。企業兼并,勢在必行。總體看,大規模、專業化生產企業會不斷涌現,小企業會逐漸減少,企業總數也會減少。企業的管理水平、市場開拓能力會大大提高,品牌培育將引起全行業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木材工業將出現更多的全國名牌產品,木材工業著名品牌、強勢企業將越來越多。
我國不僅是一個木材工業大國,而且很快將成為世界木材工業的強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