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造林補貼可能會適得其反
|
發布日期:2021/3/1
來源:網絡 |
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2020年7月2日報道,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1986年至2011年間智利再造林補貼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其成果《智利造林補貼對森林覆蓋率、碳儲存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已在《自然——可持續發展》期刊上發表。論文指出,智利政府的財政補助導致外來樹種種植面積增加,同時對天然次生林的生長造成了一定破壞。
研究結果顯示,智利執行的造林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損害了生物多樣性,卻沒有增加地上生物量中的碳儲存量。研究人員強調在再造林過程中培育混交林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混交林更能抵御干旱和新的病害。然而,世界上多利用單一樹種營造純林,與恢復天然次生林相比,純林能吸收的碳更少,病蟲害抑制效果也更差。該論文合作者埃里克·拉姆賓指出,造林補貼至少要與次生林保護相適應。如果不進行合理的政策設計,全世界的植樹造林活動都可能會適得其反。
法國國家農業、糧食與環境研究院(INRAE)林業專家讓·弗朗索瓦·杜特表示,法國的情況有所不同,法國已沒有原始森林。在法國,作為森林可持續經營的一部分,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科學、合理的更新伐將對碳儲存產生積極的影響。在2017年進行的一項試點研究中,發現法國森林(包括木材工業)每年可以減少1.3億t二氧化碳排放(即約1/4的國民總排放量)。在此項研究中,科學家計算了因使用木材而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杜特表示,在建筑中使用木材而不是混凝土或鋼材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原因。在評估森林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影響時,應考慮到這一優勢。
|
|
|
|
木業信息網聲明:
1.凡是本網原創的新聞報道,均會注明來源“中國木業信息網”,歡迎各媒體網站轉載,請尊重知識產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木業信息網。
2.凡是我方網站轉載的新聞,均會注明新聞來源,旨在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權等問題,請發郵件到woodinfo@163.com,我方1個工作日會做刪除處理。
|
|
|
|
|
|